2022年12月30日,股票市场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收于3089.26点;恒生指数收于19781.41点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2022年是艰难的一年,超过三分之一的个股回撤幅度超过30%。回撤的沉重,亏钱的心痛,对于将真金白银投向股市的人来说,都是文字无力描述的。很多投资者在朋友圈里迫不及待地大声向2022年告别,“2022,再也不见”。
1、全年统计如下(单位:%)
2、各月涨跌幅统计如下(单位:%)
2022 年,在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下,股市走势不确定性较强。A 股经历了先跌后涨、 再跌再涨再回落的震荡三角形收敛行情,总体划分为五个阶段:
第一阶段:1月至2月,A股震荡下跌。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,市场风险偏好降低。国内政策偏紧,1月和2 月新成立基金份额分别为1214.48亿份、826.68亿份,远低于2021 年同期的 3117.91 亿份、5659.05亿份的水平,市场情绪悲观。
第二阶段:2月底至4月底,A股大幅下跌。2月24日,俄乌冲突正式爆发,全球供应链紧张加剧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,中上游行业生产成本提高。3 月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,开启本轮加息周期,科技股等估值大幅降低。3 月,国务院金融委会议释放政策底信号,短暂拉升股市。4月,上海疫情爆发,封控措施升级,全国物流供应链受较大影响。
第三阶段:4月底至7月初,股市反弹,A股走出独立行情。4月29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,发布一系列稳增长措施,稳定市场预期。6月初,上海疫情好转,逐步解除封控、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。同时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高位回落,美债到期收益率见顶回落,市场信心恢复。
第四阶段:7月初至10月初,股市二次探底。7月,国内停贷风波爆发,房地产行业保交楼压力增大。欧洲央行7月开启11年来首次加息,美联储官员表态偏鹰派,海外衰退预期增强。8月初,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,台海局势紧张。A股市场震荡下行。
第五阶段:10月初至今,股市震荡上行。二十大胜利召开,上市公司三季报转稳,多项经济增长指标转好,市场情绪开始乐观。11月,房地产支持政策加码,利好地产产业链。但10月我国出口和消费月度同比增速均转负,11月疫情多地散发、确诊病例激增,叠加四季度和明年海外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大,12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,“新十条”出台,各城市陆续放开,疫情第一波冲击下重点城市陷入停摆,目前陆续恢复,但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强不确定性,市场虽乐观但偏谨慎,股市短暂上行后窄幅整理。
3、各行业涨跌幅统计如下(单位:%)
4、各行业各月涨跌幅统计如下(单位:%):
煤炭板块今年的逻辑非常硬,在碳达峰的背景下价格一直居高不下,继续全年保持领涨。
同样价格居高不下的还有光伏原料和锂矿,这两个上游价格太高,严重损坏了中下游的成长性,今年跌幅前5的板块:电力设备、计算机、传媒、建筑材料、电子。
全年来看:1月涨幅最高的行业是银行,主要受益于资金面偏紧;2-3月,俄乌冲扰动下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,从而上游资源涨幅最高,有色金属2月上涨17.18%,煤炭3月上涨10.81%;4月,国内局部疫情爆发、形势严峻,稳定类的食品饮料涨幅最高,上涨4.29%;5-6月,疫情 防控形势好转,政府出台稳增长政策,汽车和电力设备分别以 18.26%、21.19%的月度涨幅领 涨全行业;7-9月,欧美央行紧缩预期增强,市场普遍下跌,国内多地遭受高温袭击,能源供需紧张,从而7月环保行业涨幅最高,8 月和9月均是煤炭涨幅最高;10月,二十大召开后市场情绪回暖,在信创概念带动下,前期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的计算机涨幅最高;11 月,“金融 十六条”、“第二支箭”、“第三支箭”等政策出台,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、促进保交楼实现,房地产涨幅最高,并带动相关产业链上涨;12月,防疫政策全面转向,中国经济全面等待复苏,后疫情时代,出行美容全面爆发,食品饮料涨幅第一,美容护理紧随其后。
5、北上资金情况:
全年净买入900亿元。为过去5年净买入最少的一年。2018年净买入2943.73亿元;2019年净买入3517.43亿元;2020年净买入2089.32亿元;2021年净买入4321.69亿元。
2022年的流入,甚至比2018年还要少很多。
6、南下资金情况(人民币结算)
2022年全年流入3358.95亿元,过去几年,都是保持流入趋势。
7、公募基金表现统计:(截止到2022/12/31)
资料来源:Wind,中金公司研究部
全面来看,去年的公募投资成绩非常差,2022年偏股型公募基金收益率回落明显。因为年底债券市场突遭挤兑风波,业绩回撤严重,导致今年全面来看,股债双杀,债券实际上是先牛后熊,所以去年的整体投资成绩看,放在过去5年都十分惨淡。
8、热门板块
9、2023年投资展望
2022年海外通胀连续超预期不断加快全球紧缩步伐,俄乌冲突也带来海外地缘风险升温,周期下行压力加大;而国内稳增长在疫情、地产等因素压制下效果不佳,经济走向供需双弱,宏观政策加大对冲力度,中外周期从内“滞”外“胀”逐渐转为内外同“滞”,这一背景深刻影响中国及全球2022年的金融市场表现。
2023年中国经济在三年疫情后有望翻开新篇,海外周期下行压力加大,尽管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,我们判断中国有望在全球率先实现复苏,中国A/H股市场机遇大于风险,重点把握结构性机会。
-------全文完------
风险提示:本内容仅代表受访者于受访当时的分析、推测与判断,所依据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,不保证其准确性、充足性或完整性,相关信息仅供参考,不构成广告、销售要约,或交易任何证券、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。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、品牌、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,不代表受访者及其所在机构的投资实例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属于海南睿林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简称“睿林资本”),未经睿林资本授权,任何机构和个人请勿以任何形式发表、转载、改编、摘录、引用。如转载使用,请与原创方微信公众号“睿林资本”(ID: rallyasset)联系,请注明来源及作者、请保留文章内容完整性、在标题及内容中请勿以任何形式曲解原意;如引用、改编、转述、分析等,请勿以任何形式曲解原意。